近日,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发生的部分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这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不仅给幼儿及其家庭带来难以估量的身心伤害,也为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监管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
截至 7 月 7 日晚 10 时,培心幼儿园的 251 名幼儿已全部完成血铅检测,结果令人揪心,血铅异常者多达 233 人,仅有 18 人检测结果正常。经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全力侦查,事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该幼儿园园长、法定代表人朱某琳以及投资人李某芳,为了吸引更多生源、增加经济收益,竟罔顾道德与法律,同意后厨人员牛某元、贺某霞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并在部分面点制作过程中非法添加使用。目前,麦积区公安分局已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朱某琳、李某芳以及牛某元、贺某霞等 8 名食堂从业人员依法刑事拘留,另有 2 名涉案人员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案件侦办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
经检测,幼儿园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包,铅含量分别飙升至 1052 毫克 / 千克、1340 毫克 / 千克,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 0.5 毫克 / 千克限量相比,超出幅度令人咋舌。如此严重超标的铅含量,无疑是导致幼儿血铅异常的罪魁祸首。
从幼儿园管理人员到后厨工作人员,竟然对将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用于食品制作的严重后果毫无认知,这充分反映出其安全意识已淡薄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们的行为,完全将幼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抛诸脑后,对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和底线缺乏最起码的敬畏之心。在他们眼中,或许增加收益、吸引生源成了首要目标,却忽视了保障幼儿饮食安全才是幼儿园存在的根本前提。
管理手段粗放落后:幼儿园在食品采购环节,未建立严格规范的供应商资质审查机制,任由后厨人员通过网络随意采购来源不明的 “食材”;在食品制作流程管理上,缺乏明确清晰、严格执行的操作规范,使得违规添加行为有机可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工作人员的行为,整个管理过程混乱无序,如同脱缰野马,毫无章法可言。
管理工具严重缺失: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幼儿园竟然缺乏对食材安全性检测的基本设备和手段。在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中,基本的检测工具是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 “眼睛”,而该幼儿园却因缺少这些必要工具,导致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浑然不觉,无法在第一时间察觉问题、解决问题。
信息沟通严重不畅:幼儿园未能与家长、监管部门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家长作为幼儿食品安全的第一监护人,对幼儿园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一无所知;监管部门由于缺乏幼儿园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也难以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这一严重问题。各方信息壁垒森严,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协作,使得违规行为在黑暗中肆意滋生。
社会共治平台缺失:食品安全需要政府监管网、主体责任网、社会监督网 “三网合一”,共同编织起严密的安全防护网。但在培心幼儿园事件中,这一社会共治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幼儿园作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方,未能主动向主管、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开食品采购、制作、留样等关键信息;家长和社会公众因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监管部门也因信息不透明,无法实现精准有效监管。各方信息孤立分散,无法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
相关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对幼儿园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未能及时发现幼儿园存在的严重违规行为。这暴露出监管工作在监管频次、监管深度以及监管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监管的缺失,使得幼儿园的违规行为得以长期隐匿,最终酿成大祸。
增加监管频次与深度:相关部门应将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列为重中之重,大幅增加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不仅要定期检查,更要开展不定期的突击检查,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在检查深度上,要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留样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例如,在食品采购环节,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查验采购凭证和检验报告,确保食材来源合法、安全;在食品制作环节,检查操作间卫生状况、工作人员操作规范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
严惩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幼儿园存在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予以最严厉的惩处。提高违法成本,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除了对涉事幼儿园进行经济处罚、责令停业整顿等常规处罚措施外,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迁就。通过严厉惩处,向全社会表明维护食品安全的坚定决心,警示其他幼儿园及食品生产经营者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全面、公开、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采购、制作、留样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时向主管、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公开。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督促整改;监管部门能够依据平台信息开展精准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家长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平台参与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报投诉。例如,家长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孩子所在幼儿园每天的食材采购清单、食品制作过程视频以及食品留样检测结果等信息,对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监管合力:通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打破政府监管网、主体责任网、社会监督网之间的信息壁垒。各方能够在平台上及时交流沟通,共享食品安全信息,协同开展监管工作。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将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和社会公众,学校可以将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向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汇报,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平台提供食品安全线索和意见建议。通过各方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让食品安全风险无处遁形。
加强对幼儿园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后厨工作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让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操作方法,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意识: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例如,制作食品安全宣传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播放,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走进社区、学校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公众传播食品安全知识。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应依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全面、细致、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食品储存管理制度、食品加工制作管理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范,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制度执行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天水麦积区培心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为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为孩子们筑牢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线,让他们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